兰州新区
兰州新区于2012年8月20日获国务院批复,是全国第五个、西北第一个、胡焕庸线以西唯一的国家级新区,被赋予“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、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”战略使命。规划范围涉及兰州市永登县、皋兰县的6个镇,总面积1744平方公里;现托管4镇,面积1165平方公里,实有人口71万。先后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重大改革创新试点,获“联合国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”“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”“绿色发展优秀城市”等20多项荣誉。 一、经济发展。2011—2023年,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5亿元增长到375亿元、增长近75倍,固定资产投资从不足5亿元增长到455亿元、增长91倍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不足0.5亿元增长到39.3亿元、增长79倍,常住人口从不足10万人增长到63.2万人、增长6.3倍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8232元、3605元增长到41919元和16823元,分别增长5.1倍、4.7倍,经济增速2017年以来连续领跑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。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.1%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.3%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.8%,税收收入增长41.1%,工业用电量增长103%,延续高速发展态势。今年上半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.2%,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。 二、产业发展。围绕“强龙头、补链条、聚集群”,多快好实完善创新链、拓展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,深入实施“335+X”产业倍增和项目“双进”行动,累计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300个、总投资6000亿元,构建起先进装备制造、绿色化工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大数据、新能源汽车、商贸物流、文化旅游、现代农业、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集群,产业投资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0%以上,万元GDP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/4,获批“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基地”“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”。全球最大的高性能铜箔生产基地、百万吨级“新能源电池材料之谷”、千亿级西部化工新城、全国有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、西北循环经济发展高地加速形成,全省实体经济发展主战场和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作用日益凸显。 三、科技创新。紧盯对接国家战略需求,整合优化科创资源,创新平台实现“从0到181”的突破,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.8%,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%,百余种产品填补国内空白、替代进口,医用重离子加速器、12000米海洋钻机、3.5微米铜箔、超高温钍基熔盐泵等一批产品和技术世界一流,“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”第三极加速崛起,入选第二批“科创中国”试点城市。深度融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综合保税区、国际航空港、铁路口岸、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形成立体化开放平台,西北第一个有色金属期货交割库建成投运;粮食、肉类、跨境电商等8个指定监管场地和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,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,进出口总额从不足0.3亿元增长到66亿元、增长220倍,对全省增量贡献率超50%,获评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、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。
设立变更
准营准办
生产经营
资质认证
投资立项
交通运输
科技创新
法务财务
咨询热线:400-168-6016
姓名
手机号